特約茶: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由時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官胡璉將軍所創設。也是金門在戰地時期所設置特有的紅燈區,在兵荒馬亂之際,藉此排遣軍人們的心理與生理需求,以安撫人心。
陳景蘭洋樓:1921年由陳景蘭先生創建。1949年後為部隊徵用,改稱「官兵休假中心」,連同前方庭園稱「金湯公園」,陳景蘭洋樓為金門規模最大之洋樓,具有建築史上之意義與再利用之價值。南石滬公園:南石滬公園位在金門東南角料羅村外海岸,過去是開挖地下花崗岩石的礦場,金門產的花崗岩石紋路多元且優美、硬度更勝於大理石,是許多著名建物。
沙美摩洛哥:曾經是金門最熱鬧的街道之一,很多地方都是停留在2、30年前的風貌,也因此有了小摩洛哥的稱號,想要拍出狂野的異地風格照片,就來沙美老街吧!
民俗文化村:金門保留最完整的古聚落房舍,當屬位於金沙鎮的山后文化民俗村,該村建於清光緒26年,村裡有一棟學塾,取名為「海珠堂」,既有傳統建築雕樑畫棟之美,也是金門僑鄉最具代表性建築,整個聚落排列整齊、精緻的建築風貌,是金門的閩南古厝聚落群,最知名代表典範。文化村中還規畫禮儀、喜慶、武館等主題館,展出先民的文物,讓遊客瞭解金門的歷史。
獅山砲陣地:所屬震東坑道開鑿在花崗岩岩層內,也就是在金門東部的獅山腹內,坑道全長508公尺平均高度4.6公尺、寬度3.6公尺陣地設施完整。
※參觀砲操表演為中外來賓參訪金門不可錯過的遊程
翟山坑道:位於金門西南方,為一A字型戰備水道,總長約357公尺,民國五十二年為因應戰爭所需而開挖,耗時三年才完成,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用,坑內並有停靠碼頭。在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重新整建、清理後,翟山坑道於八十七年七月正式開放,是不可錯過的觀光景點。
小金門之旅-九宮坑道:是戰時為確保軍事運補作業的安全,採取的地下化作戰設施,坑道主體皆為堅硬的花崗岩。湖井頭戰史館:座落於烈嶼西北角最前端,一九八九年落成。戰史館除了展示戰史資料外,館內戰史資料,以記錄小金門戰況為主題。地雷主題館:佔地約 14978 平方米,可分為地上與地下 的軍事設施,地上主要有砲堡、中山室及寢室,地下則有機槍堡、戰車堡、彈藥庫、 寢室、消防水池和地下壕洞,分別串連地面下的主要軍事設施,更有地下坑道可連至鐵漢堡,堡內設施保存良好,清楚可見當年軍方戰況及生活概況。
古崗湖:古崗湖上有座古色古香的古崗樓,建於西元1964年,由台北淡水的畫家、修廟專家、古物收藏家莊武男先生負責建築,方形三層樓的建築與古崗湖的綠波相互輝映。
梁山觀止步道:又稱獻台山觀止步道、古崗觀止步道,位在古崗湖畔獻台山上,步道擁有豐富碑碣石刻,一路上都能看到先人遺留下的歷史軌跡。步道經發展協會重新整建維護,發掘沿途碑碣石刻,重現董颺先的許多摩崖石刻,已成重要散步健行道,全長約400M,正常步行時間約30~40分鐘。
昇恒昌免稅店:前往全亞洲最大的免稅店金門,集合購物、視聽與文化的多元娛樂享受,包括擁有國際一線品牌、亞洲最大的免稅店和金門占地最大的時尚百貨商場、首座國賓影城。
金城總兵署:自清康熙二十一年金門鎮總兵陳龍自金門城遷治「後浦」,這裡成為清代金門的軍政中心。清金門鎮總兵署為台閩地區僅見的總兵署,極具歷史價值。現有配置為清道光年間的四進式規模,中軸線上由前至後依次配置,山川門、大堂、穿堂、內署、內宅,形成前朝後寢的內外之別。山川門為門面,大堂則為主要治事空間,也是總兵署的中心,內宅為起居生活空間,兩側配置對稱之廂房,皆有廊道,為僚屬的辦事空間。建物前埕寬闊,前方並有照壁,圍塑出後浦城少有的廣場空間;內庭亦廣,植有綠意盎然的大榕樹可供遮陽。民國之後,相繼為金門縣公署、金門防衛部、福建省政府、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等政府機關駐紮處,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現為清代軍政主題的展示館。
邱良功母節孝坊:建於清嘉慶17年,係旌表平寇大將邱良功之母貞孝守節的事蹟而設,為國定古蹟。牌坊由墨綠色的青斗石和泉州白石雕鑿而成,造型雄徫,雕飾繁多,是台閩地區現存牌坊中最華麗壯觀的一座;柱腳的石獅中有一尊被奉為“石獅仙姑”的彩衣母獅,傳說是邱母許氏的化身,被當地居民視為守護神。
中山紀念林:山紀念林是金門第一座森林遊樂區,遼闊的園區裡步道縱橫,遍佈著野外劇場、烤肉區、網球區、泳池及遊客中心,園區後方的三友園,廣泛地種植著松、竹、梅,優雅的禪意不須言喻。
我們已收到訊息,將會盡快與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