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山觀景》濱海而立的北竿機場、晶瑩細緻的塘后沙灘、熱鬧繁華的塘岐街道,及附近島嶼螺山、蚌山、無名島、峭頭、大坵、小坵等,盡入眼簾;霧季時,山頭在濃霧籠罩下隱約縹緲,猶如置身人間仙境。
《芹壁閩東古厝》也有人形容此處有如地中海般的風光,一座座石頭屋屹立在臨海陡峭的山坡上,風景絕佳,號稱全國國寶級石頭屋保留最完整的閩東建築區/近眺烏龜島。
《愛芹播音站》興建於1979年,當時是東南亞輸出功率最大的播音站,48部揚聲器(每具500瓦)對著中國心戰喊話或是放送當時最有名的歌手「鄧麗君」的愛國歌曲。現如今荒廢多年的播音站,由公所增建麥克風及藍芽設備。變成新景點「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快對愛人大聲喊出心裡話
《短坡山據點》短坡山據點 2020/11/19 正式啟用開放,將成馬祖北竿 2021 觀光新熱點,站在短坡山山崖邊的砲陣地向前望去,北竿機場一條筆直的飛機跑道,由風山與大澳山之間劃向獅嶼,眼前壯麗的景色令人讚嘆。一側高地上還有一座仿真 M1 40高砲,可以實際操作,一旁觀景台視野遼闊展望極佳,有 360度的視野,坂里沙灘、午沙港、壁山、整個塘岐村、北竿機場、大澳山、后澳村、螺山、蚌山,都能歷歷在目。
《大坵》素有「馬祖鹿兒島」美稱的大坵島,走在石厝巷弄中偶爾會和鹿兒不期而遇,常有意外的驚喜。
《大坵大王廟》首先拜訪的是大坵島最古老的廟宇,大坵島上多是傾圮老舊之石頭屋
《大漢據點》是突出於鐵板沙灘與北海坑道之間一座岬角,不同於其它的軍事據點,大漢從下到上有三層坑道,地下第一層主坑道長約
《勝利堡》馬祖在歷經數十年的軍事戰備與管制,在1992年11月7日解除戰地政務。作爲冷戰前沿的島嶼,馬祖發展出各樣多元的戰地文化景觀,如:防禦工事地景的坑道、碉堡、海防據點、觀測所、防空洞等,以及附屬的精神標語、心戰喊話站、軍中樂園等文化資產。隨著冷戰局勢趨於緩和,過去遺留的戰地文化,如今作為和平的轉譯。
《福山照壁》位於福澳村西南方福山公園的山頭,上書「枕戈待旦」四個三、四人高的大字,是遊客搭船訪馬的第一印象。為先總統蔣公於民國四十七年七月蒞臨馬祖巡視防務時,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而親筆所題,並銘刻於碑石上,這面精神標語雖然稱之為照壁,但實際上是一座地上五樓、地下一樓的長方形建築物,之前作為「連江縣文建館」。展示馬祖風土民情、漁業資源、文經建設的發展歷史與沿革。
《鐵堡》一座神祕的海上碉堡,將岩礁挖空做為軍事基地,裡面的石室、廁所、廚房全都貨真價實,而馬祖唯一有軍階的狼犬就曾駐防在鐵堡。
《贈送北海坑道追淚》把堅硬的花崗岩鑿成井字型交錯的坑道,還能容納百艘艦艇,真可說是鬼斧神工的蓋世之作,這也是金馬地區最大的坑道碼頭。深長的地底世界透著一股神秘氣息,配上坑道內的腳步聲、拉長的身影、水道徐徐的波動,氣氛令人著迷。(因為漲潮時步道會淹沒水中,所以會隨著潮汐關係做行程調整)。 若想在馬祖海邊想看到「藍眼淚」,還得要避免光害,再配合海流、潮汐、風向…等因素,多少要靠些「運氣」;但在南竿北海坑道內,雖說不能百分之百掛保證看到的機率相比海岸邊要「高出很多」而且是「極多」。當「搖櫓船」在行進時,皆可易見藍色小精靈在水面上飄舞,宛如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主人翁漂泊在藍光粼粼的海面上。
(如遇坑道關閉、人流管制以達上限因素,改岸邊觀看藍眼淚)
《媽祖巨神像》甫於98年10月完工的媽祖巨神像,高度28.8公尺,是全世界最高的一座媽祖神像。近年來,「媽祖在馬祖」是馬祖主要的行銷口號,而媽祖巨神像的興建,更代表馬祖人民對於媽祖信仰的虔誠,這座神像從提案到正式落成,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可見馬祖居民的決心。巨神像周邊,陳列由十二幅雕塑組成,述說媽祖得道成仙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當地居民勘查神像周邊地形時,意外發現位於巨神像正下方的門前山坑道,也成為當地居民津津樂道的逸事。
《星光祈福坑道》原本是戰爭時期用的坑道,現在則改為觀光用途,坑道入口上方是媽祖遶境時使用的神轎,在進入坑道的同時也等於鑽過轎底,並在同時祈求媽祖保佑平安,是非常有趣的鑽轎底體驗。
《馬祖劍碑》馬祖劍碑,又稱「馬祖之劍」,民國37年由馬防部建置完成,後經連江縣政府多次整修,才具今日規模。碑立直立高聳、簡潔有力,充滿戰地陽剛氣息,昔日是防部重要精神堡壘,現今成為醒目的觀光地標。
《馬港天后宮》馬祖地區香火最盛也最氣派的廟宇,據文獻資料推斷最遲在清嘉慶年間即已肇建,廟中供桌前方的石棺,相傳為媽祖娘娘葬身的墓穴。請別忘了來此上香求平安。
《馬祖酒廠》使用甘美清冽泉質所釀出的佳釀,讓馬祖酒廠聲名遠播,其中又以「八八坑道」系列高梁最受青睞,來此可欣賞獨特造型的紀念酒。而充滿戰地氣息的八八坑道,冬暖夏涼,兩旁的老酒甕,配上不時迴盪在坑道內的水滴聲,又另有風味。